11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8智慧中国年会"在北京万寿宾馆隆重开幕。本次大会以“数据赋能 智慧中国”为主题,共吸引了来自全国部委、省、市、区县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大数据主管领导、行业专家、企业***表、主流媒体千余人参会。
 

无锡产业的特色充满着金属感,也就是说无锡是一个工业城市,一个经济大市,同时我们也是一个民营经济的大市。无锡的企业在民营经济500强里面占了20强,很荣幸和上海企业数量一样多。我们全市目前的经济体是70万家,民营经济占到96.3%。一个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的鱼米之乡,如何发展工业经济?一个工业大市是如何在发展工业经济的时候能够保护好青山绿水?这考验着一个城市的智慧。

  
一、建设历程

我们建设智慧城市还算比较早,2009年这一年是物联网发展的元年,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开始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整个的过程的核心路径,其实就是数据建设之路。

  
二、强网络,采数据

整个过程到现在,我们就是不停的在采数据、汇数据、治数据、用数据。数据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管你采不采、用不用,它都在那里。有句话说得好--"要致富,先建路;要数据,先建网",要大数据,我们就要建大网络。第一个部分就是我们要强化网络基础设施,丰富数据的来源,所以我们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政务数据,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外网,全市统一的政务云,全市统一的视频共享网络。二是互联网数据,4G网99.7%覆盖,建设5G小型试验网,全光网城乡千兆覆盖,IPv6规模部署等。三是物联网数据,NB-IoT网络全覆盖,汽车电子标识、梯联网、环保监控网、水利监控网等。四是第三方数据,如移动公司,市民卡公司等。

  
三、建中心,汇数据

数据采来了,要有地方放。所以我们在2014年出台了一个三年行动纲要,就是建立城市级的大数据中心。这些大数据中心有个不断迭***完善的过程,这是目前我们大数据中心的一个构架,主要分为三期(如下)。

这个构架还在不断地变化。我们现在处在二期阶段,建得早,有建得早的好处,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当时建的时候,数据标准不太统一,国家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建的城市也不太多,参照物也不太多,所以大家对数据的概念也不理解,进而汇数据就成为建设智慧城市一个最困难的难题。到2016年我们汇聚了39个部门的42亿条数据,一共开了160多次协商会、协调会。有了数据,由于标准不完善,来的数据就是鱼龙混杂、泥石俱下,很多数据无法使用。

  
四、制标准,治数据

为了提升数据质量,我们还需要有一个治理的过程。所以目前治理就摆到了很重要的位置,我们大数据中心目前主要是在做数据治理工作,通过治理使得那些无序的数据变成有序,使得那些不可用的数据非常可用,使得有用的数据变成好用;通过制定的标准来治理这些数据,通过清洗、打标签、整理、分类,使数据更有价值。碳元素碳原子排列的不好,它可能就石墨,万一排列好了,它可能就是钻石。

  
五、搭平台,用数据

数据放在库里面不用,是没有价值的,流动的数据才是城市智慧的源泉。奔腾的数据将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说数据来了,我们还是要用。怎么用?我们也建立了一些工具来为大家使用大数据提供一些方便,同时也通过一些数据的应用来带动展示数据汇聚以后的成果。

有一些很好的例子。比如像我们江阴市的大数据中心,它是全国县域基层改革的试点,它所有改革的基础就是依托于整个大数据。通过城市时空云平台,进行土地审计等;还包括一些民生的,比如像为马拉松、世博会提供一些大数据报告等。

智慧城市的基础是经济,搞经济的关键是人,智慧城市的关键也是人,一个城市中的人能有什么样智慧,就可以建成什么样的智慧城市。所以说我们这个城市大脑不是大数据中心,是人的大脑。

  
六、未来之路

我们在今年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新的三年行动计划,目标非常明确,通俗一点讲,就是聚互联网企业、走数据思路、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用文绉绉的话说就是万物联、数据汇、智慧生。

我记得马云同志说过一句话--"能够预测到的未来,不是未来",但是我相信拥有数据必将拥有未来。未来的道路,我认为就是数据之路。我们将一直奔跑在这条路!

  

免责声明:本平台作为开放的会展会务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94372171@qq.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