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展会项目认证评估的空白怎么破?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明确要求质检总局、商务部、工商总局、国资委负责“支持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制定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建立品牌价值评价体系”。
这对于缺乏质量评估、品牌认证体系的会展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在国务院15号文、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协会学会脱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影响下,中国展览业的市场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针对热门题材的同类展会数量增加。但同时展会名称混淆的现象不时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也难以避免。这时展会的质量评估、品牌认证就显得愈发迫切,而中国会展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仍显空白。
国际上怎么做?
全球每年举办数以万计的各类展会,其中有很多享誉全球的展览项目,这些展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办展城市的获益,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权威的评估机构和相对成熟的评估体系。
国内专业展览项目认证评估现状
回看国内,专业展览项目的认证和评估机构仍显空白。究其根本,不外乎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些机构虽在业务范围内有该项职能,但并未因此而设置专门的团队,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重视程度需要提升;
展览业缺乏权威的统计标准和数据分析,虽然现在有很多机构看到了这一缺失,力所能及地对展览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并出具报告,但由于统计标准不一,难以横向比较;
一些有评估实力的机构同时也是一些展览项目的主办方、承办方或协办方,公信力不足。
伴随方案的实行,展会评估和认证机构的建立,并发挥规范市场、树立品牌、去伪存真的作用指日可待。但需要注意的是,促进这一结果的及时出现,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支撑——政府机构的支持和引导,协会、学会的探索与作为,会展企业的认可与接纳。从而使展览市场良性发展,促进展览生态圈的形成。